在中国工农红军的历史长河中,湘东独立师是一支极具战斗力和历史影响力的部队。它是红军在湘赣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,曾经拥有过118个独立师之一。湘东独立师的成立对于湘赣苏区的扩展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,湘东独立师作为红二方面军第6军团的前身,其影响力跨越了湘、鄂、赣、黔四省。诸如开国上将王震、开国中将谭家述、晏福生等人,都出自于这支杰出的队伍。
1930年8月,为了更好地领导湘东革命斗争,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湖南重建了湘东特委。两个月后的10月6日,湘东特委主持召开了湘东独立师成立大会,正式确立了湘东红军独立师的存在。
在初始阶段,湘东独立师隶属于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和湘东苏维埃政府领导。袁德生烈士担任湘东苏维埃政府主席,刘沛云任师长,田可平任政治部主任,马赤任参谋长,谭思聪则担任政治委员。
袁德生,生于1894年湖南浏阳,曾在安源路矿大罢工和南昌起义中积极参与。他是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,1929年派驻湘东后,成为湘东独立师的领导者。
展开剩余72%1933年,湘赣苏区出现“左”倾错误路线,袁德生遭到冤枉被捕,并于次年被错误处决于泰和县赣江中,年仅40岁。
刘沛云出生于江西永丰,1927年进入湖北武昌大学学习。他在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,红一方面军成立后调驻湘东,成为湘东独立师的师长。
1930年11月,刘沛云率领湘东独立师参与了攸县、衡山和醴陵等地的反“围攻”战役,凭借出其不意的战术成功,歼敌1000余人,极大地提升了湘东红军的实力。然而,由于整肃扩大化运动,1932年刘沛云被错误处决于湘赣苏区,年仅31岁。
马赤,1911年出生于湖南浏阳,参加过浏阳工农革命军的组建,后任湘东独立师参谋长及红6军团18师参谋长。他是湘东独立师早期的见证者,率部多次与敌人在醴陵、文家市、来凤等地激战。1934年7月,马赤在湖北来凤县战役中阵亡,年仅23岁。
湘东独立师成立的第二天,便在新店里和南坑歼灭了一个国民党军团。1930年10月25日,面对国民党第19师的进攻,独立师决定翻越武功山开辟新的战场,并成功在莲花地区增编了第2团。
1931年2月,湘东独立师更名为湘东南独立师,并进行了一个月的整训。新任师长李天柱,政治部主任王震,参谋长谭家述,继续领导着该师的发展。
师下辖1、2、3三个团,其中第1团由彭子云担任团长,张维担任政委;第2团的团长彭年,政治委员谢国瑜;第3团的团长和政委则是谭家述和王震。
彭子云,生于江西莲花,1929年参加红军,后任湘东独立师营长和团长。他在莲花县当地游击队中有很高的威望,带领第1团在湘东独立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然而,1932年,在湖南攸县大龙山战役中,彭子云壮烈牺牲,年仅27岁。
张维,1925年参加革命,曾任萍乡红军赤卫队队长和湘东独立师团长。然而,1931年7月,由于叛徒出卖,张维被捕入狱,次年2月,在萍乡金山上英勇就义。
彭年,生于1906年江西莲花,1926年参加革命,历任莲花红色独立团连长和湘赣独立师2团团长。彭年是莲花游击队的创始人之一,在湘东独立师转战莲花后,他加入了该军,并任增编后的第2团团长。1931年,彭年在莲花县牺牲,年仅25岁。
谢国瑜,生于1903年湖南茶陵,曾任茶陵游击队党代表和红军师政委。他是茶陵县党组织的重要创始人之一。然而,1933年6月,谢国瑜在与国民党第60师激战的过程中负伤,无法追赶部队,最终失去了联系,只得返回老家,长期隐姓埋名。
1934年1月12日,谢国瑜在茶陵不幸去世,年仅31岁。
王震,湘东南独立师政治部主任,后成为新中国的开国上将。师改名后,王震率领第3团转战至永新等地。1933年,红6军团在湘赣苏区成立,他被任命为新成立军团的政委。
湘东南独立师虽然更名,却依旧受到敌人的围困。为了重整旗鼓,尽快建立湘赣根据地,1931年3月上旬,第3团挺进湘南,在遂川、宁冈一线试图扩大武装。
1931年8月
发布于:天津市明道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